提高小麦水解蛋白粉水溶液稳定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一、控制pH值
小麦水解蛋白粉中不同氨基酸残基在不同pH值下会带有不同电荷,通过调节溶液pH值至其等电点附近,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非常小,此时蛋白质容易发生聚集沉淀,因此,要避开等电点,将pH值控制在偏离等电点的范围,一般来说,pH值在6-8之间,可使小麦水解蛋白粉在水溶液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。
二、调整离子强度
适当添加一些中性盐,如氯化钠、氯化钾等,能够调节溶液的离子强度,屏蔽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,减少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,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。但盐浓度不宜过高,否则会发生盐析现象,通常离子强度控制在0.1-0.5mol/L较为合适。
三、加入保护剂
糖类:添加如蔗糖、葡萄糖等糖类物质,它们可以在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,增加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,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,防止其聚集和沉淀。一般糖类的添加量为5%-10%(质量分数)。
多元醇:甘油、乙二醇等多元醇也能起到类似糖类的作用,通过与蛋白质分子形成氢键,稳定蛋白质的结构,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。多元醇的添加量通常为3%-8%(质量分数)。
四、优化水解条件
控制水解程度:适度水解对于提高稳定性至关重要。过度水解会使蛋白质分子过小,丧失一些维持结构稳定的关键基团或结构域;水解不足则可能导致蛋白质分子过大,在水溶液中易发生聚集。一般来说,水解度控制在10%-30%为宜。
选择合适的酶:不同的蛋白酶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和作用方式,选择特异性好、作用温和的蛋白酶进行水解,可使水解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更均匀,有利于提高水溶液稳定性,例如,碱性蛋白酶、中性蛋白酶等在小麦蛋白水解中应用较为广泛,可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合适的酶。
五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
温度:温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分子运动加剧,破坏其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,导致蛋白质变性聚集;温度过低则可能使蛋白质的溶解性降低。一般在制备和储存小麦水解蛋白粉水溶液时,温度控制在4-30℃较为合适。
搅拌速度:过度搅拌会使蛋白质分子受到剪切力作用,破坏其结构,影响稳定性。因此,在溶解和混合过程中,应采用适当的搅拌速度,避免剧烈搅拌,一般搅拌速度控制在100-300r/min。
本文来源于:河南品曼食品有限公司 http://www.hnpmsp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