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河南品曼食品有限公司
河南品曼食品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18538188868
公司动态

食品级植酸钠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

发表时间:2025-09-24

食品级植酸钠(肌醇六磷酸钠)生产以米糠、麸皮、玉米胚芽等植物源原料为基础,通过“酸提(如稀盐酸/硫酸)、碱沉(如氢氧化钠)、纯化(如离子交换、活性炭吸附)”等核心工艺制备,产生的废水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、COD(化学需氧量)浓度高、磷含量高、pH波动大的特点 —— 其中COD主要来自原料中残留的蛋白质、淀粉、膳食纤维等有机物(浓度可达5000-15000mg/L),总磷(以植酸磷、无机磷为主)浓度可达 800-2000mg/LpH因工艺阶段不同呈现酸性(酸提废水pH2-4)或碱性(碱沉废水pH9-11)。若直接排放,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与生态污染,因此需构建“预处理-主体处理-深度处理”的三级处理体系,兼顾污染物去除与后续资源化潜力,确保出水符合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或地方更严格的排放要求(如COD50mg/L、总磷≤0.5mg/L)。

一、预处理:降低废水负荷,改善后续处理条件

预处理的核心目标是“去除悬浮物、调节pH、回收部分资源(如磷、蛋白)”,避免高浓度污染物或极端pH对后续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,为主体处理奠定基础,主要包含以下工艺单元:

(一)格栅与沉淀:去除悬浮物与大颗粒杂质

植酸钠生产废水(尤其是酸提后的粗滤废水)中含有大量植物原料残渣(如米糠纤维、胚芽碎片),需先通过“粗细格栅+沉淀池”组合工艺去除:

格栅过滤:采用孔径1-2mm的粗格栅去除直径>2mm 的纤维、残渣,再通过孔径0.2-0.5mm的细格栅过滤微小颗粒,减少后续沉淀池的污泥量;

混凝沉淀:针对酸性酸提废水,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,投加量50-100mg/L)或聚合硫酸铁(PFS)作为混凝剂,辅以聚丙烯酰胺(PAM,投加量2-5mg/L)作为助凝剂,通过“压缩双电层、吸附架桥”作用,使水中的悬浮有机物(如蛋白颗粒)与部分胶体磷形成絮体;在沉淀池(如斜管沉淀池,表面负荷1.5-2.0m3/(m2・h))中实现固液分离,可去除60%-70%的悬浮物、30%-40%COD20%-30%的总磷,出水悬浮物浓度降至100mg/L以下。

对于碱性碱沉废水,可先投加稀盐酸调节pH6-7(避免碱性条件下混凝剂失效),再采用上述混凝沉淀工艺,确保预处理效果稳定。

(二)pH 调节与磷的初步回收

植酸钠生产废水中的磷(主要为植酸磷、磷酸根)是核心污染物之一,也是可回收资源,预处理阶段可通过“化学沉淀法”实现磷的初步回收,同时调节pH至中性:

酸性废水磷回收:酸提废水(pH2-4)中,植酸磷易解离为磷酸根,向废水中投加石灰乳(Ca (OH)₂),一方面将pH调节至7-8,另一方面Ca2⁺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钙(Ca(PO)₂)沉淀;控制石灰乳投加量(根据总磷浓度调整,通常为总磷摩尔量的1.5-2 倍),在反应池(搅拌转速200-300rpm,反应时间30-60min)中充分反应后,进入沉淀池分离,可回收50%-60%的磷,回收的磷酸钙可作为肥料原料或饲料添加剂,实现“以废治废”;

碱性废水磷回收:碱沉废水(pH9-11)中,磷主要以植酸钠形式存在,需先投加稀硫酸调节pH4-5(促进植酸钠水解为磷酸根),再投加硫酸镁(MgSO₄)与氨水(NH₃・HO),使pH维持在 8.5-9.0,生成磷酸铵镁(MgNHPO₄・6HO,即鸟粪石)沉淀 —— 该沉淀纯度高(磷回收率可达 70% 以上),可直接作为高效缓释肥,同时避免石灰法回收磷带来的污泥量过大问题。

经磷回收预处理后,废水总磷浓度可降至 200-300mg/LCOD 降至 3000-8000mg/LpH 稳定在 6-8,满足后续生物处理的进水要求。

二、主体处理:降解有机污染物,降低COD与氮磷负荷

主体处理以“生物处理”为核心,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蛋白质、淀粉、小分子有机酸等有机物,同时进一步去除氮、磷,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关键环节。针对植酸钠废水“高 COD、中高磷、可生化性较好(B/C比通常为0.35-0.5)”的特点,常用“厌氧生物处理+好氧生物处理”的组合工艺,兼顾高效降解与能耗节约。

(一)厌氧生物处理:高负荷降解大分子有机物

厌氧处理适合处理高COD废水,在无氧环境下通过产甲烷菌、产酸菌等微生物的协同作用,将大分子有机物(如蛋白质、淀粉)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、甲烷、二氧化碳,实现COD的高效去除,同时降低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:

工艺选择:采用“升流式厌氧污泥床(UASB)”或“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(EGSB)”,两者均具有容积负荷高、污泥浓度高的优势 ——UASB 的容积负荷可达8-15kg COD/(m3・d)EGSB因污泥颗粒化程度更高,容积负荷可提升至15-25kg COD/(m3・d),适合植酸钠废水的高COD场景;

运行参数控制:厌氧反应温度控制在中温(35-38℃,通过加热棒或余热回收维持),pH控制在7.0-7.5(若酸性过强,可投加碳酸氢钠调节),水力停留时间(HRT)根据COD浓度调整,通常为8-12h;进水需先经过换热器预热至反应温度,避免温度波动对厌氧微生物的冲击;

处理效果:厌氧处理可去除50%-70%COD(如从5000mg/L降至1500-2500mg/L),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被好氧微生物利用的小分子物质(如乙酸、丙酸),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(B/C比升至0.5-0.6);产生的沼气(甲烷含量约60%-70%)可收集后用于锅炉燃烧或发电,实现能源回收,降低处理成本。

若废水COD浓度极高(>15000mg/L),可在 UASB 前增设“厌氧水解酸化池”,通过水解菌将难降解的植酸、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,进一步提升后续 UASB 的处理效率。

(二)好氧生物处理:深度降解有机物与脱氮除磷

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环境下,通过好氧微生物(如细菌、真菌)的代谢作用,将厌氧处理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彻底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同时通过“硝化-反硝化”去除氨氮,通过“聚磷菌过量吸磷”去除残留磷,实现COD、氮、磷的同步深度处理:

工艺选择:针对植酸钠废水的脱氮除磷需求,常用“序批式活性污泥法(SBR)”或“厌氧-缺氧 - 好氧(A2/O)”工艺 ——SBR工艺通过“进水-曝气-沉淀-排水”的周期性运行,可灵活控制好氧、缺氧阶段,适合间歇式生产的废水波动场景,脱氮效率可达70%-80%,除磷效率可达60%-70%A2/O 工艺通过厌氧池(聚磷菌释磷)、缺氧池(反硝化脱氮)、好氧池(有机物降解+硝化 + 聚磷菌吸磷)的连续流运行,处理稳定性高,适合规模化、连续化生产的废水,COD去除率可达80%-90%,总氮去除率可达75%-85%,总磷去除率可达70%-80%

运行参数控制:好氧池溶解氧(DO)控制在2-4mg/L(通过曝气风机调节,曝气方式采用微孔曝气,氧利用率高),污泥浓度(MLSS)维持在3000-5000mg/L,污泥龄(SRT)控制在15-20d(避免聚磷菌流失);对于SBR工艺,曝气时间根据COD浓度调整(通常为4-6h),缺氧搅拌时间为2-3h(促进反硝化);对于A2/O工艺,厌氧池HRT1-2h,缺氧池HRT2-3h,好氧池HRT6-8h

处理效果:经好氧处理后,废水COD可降至 200-300mg/L,总磷降至20-30mg/L,氨氮降至15-25mg/L,基本接近排放标准,但仍需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残留污染物。

三、深度处理:实现达标排放,保障水质安全

深度处理的目标是去除主体处理后残留的微量有机物、磷、色度及悬浮物,确保出水完全符合排放标准(或满足回用要求),常用“高级氧化+深度除磷+过滤消毒”的组合工艺,针对不同污染物特性精准处理。

(一)高级氧化:去除残留难降解有机物

好氧处理后仍残留部分难降解有机物(如未完全降解的植酸片段、色素物质),导致COD难以进一步降低,需通过高级氧化技术(AOPs)的强氧化性将其分解为小分子无机物或易降解有机物:

工艺选择:考虑到经济性与实用性,优先采用“芬顿氧化法”或“臭氧氧化法”—— 芬顿氧化法通过Fe2⁺与HO₂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(・OH,氧化电位2.8V),可高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,投加量根据残留COD调整(通常HO₂投加量为COD1.5-2倍,Fe2⁺与HO₂摩尔比为1:5-1:10),反应pH控制在3.0-4.0,反应时间 60-90minCOD去除率可达30%-50%(从250mg/L降至125-175mg/L);臭氧氧化法利用臭氧(O₃,氧化电位2.07V)的氧化性降解有机物,同时兼具脱色效果,臭氧投加量为50-100mg/L,接触时间30-60minCOD去除率可达20%-40%,且无二次污染,适合对色度要求高的场景(如食品级产品生产废水需无色透明排放);

协同优化:若采用芬顿氧化,反应后需投加石灰乳将pH调节至7-8,使Fe3⁺生成氢氧化铁沉淀,同时进一步去除部分磷,沉淀后进入后续过滤单元;若采用臭氧氧化,可在臭氧塔后增设“生物活性炭(BAC)滤池”,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与附着微生物的降解作用,进一步去除臭氧氧化产物,提升COD去除效果。

(二)深度除磷与过滤:降低总磷与悬浮物

主体处理后总磷仍可能高于排放标准(如0.5mg/L),需通过深度除磷工艺进一步去除,同时通过过滤降低悬浮物浓度:

深度除磷:采用“化学沉淀+吸附”组合工艺 —— 向废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,投加量10-20mg/L)或聚合硫酸铝(PAS),使残留磷酸根与 Al3⁺形成磷酸铝沉淀,同时投加少量PAM1-2mg/L)促进絮体形成;若总磷仍未达标,可在沉淀池后增设“除磷吸附柱”,填充羟基apatite(羟基磷灰石)或改性沸石(如铁改性沸石),这类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容量可达5-15mg/g,且可再生(用稀盐酸洗脱后重复使用),最终可将总磷降至0.5mg/L以下;

过滤消毒:深度除磷后的废水进入“石英砂过滤器+活性炭过滤器”进行过滤 —— 石英砂过滤器(滤料粒径0.8-1.2mm,滤速8-10m/h)去除残留絮体与悬浮物,使出水悬浮物≤5mg/L;活性炭过滤器(滤料为颗粒活性炭,粒径1-2mm,滤速5-8m/h)吸附残留色素、异味及微量有机物,进一步降低COD(最终COD50mg/L);过滤后废水采用“紫外线消毒”(紫外线剂量20-30mJ/cm2)或“次氯酸钠消毒”(投加量5-10mg/L,接触时间30min),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(如大肠杆菌),确保出水卫生学指标达标。

四、处理系统的运行优化与二次污染控制

(一)运行优化:提升效率,降低成本

水质水量调节:在预处理前增设“调节池”(有效容积为日处理水量的1.5-2倍),通过搅拌或曝气实现水质均化、水量调节,避免生产波动导致的废水负荷冲击(如酸提阶段集中排水导致COD骤升);

污泥处理:预处理与深度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(如混凝沉淀污泥、磷回收污泥)、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,需集中送至“污泥浓缩池”(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从99%降至95%-97%),再通过“板框压滤机”脱水(脱水后污泥含水率≤80%)—— 磷回收污泥(如磷酸钙、鸟粪石)可作为肥料原料资源化利用;其他污泥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(如焚烧、卫生填埋),避免二次污染;

能源回收: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经“脱硫塔”(采用干法脱硫,脱硫剂为氧化铁)去除硫化氢(HS200ppm)后,储存于沼气柜,用于加热厌氧反应池或厂区锅炉,替代部分天然气,降低运行成本;好氧处理的曝气风机采用“变频控制”,根据好氧池DO浓度自动调整风量,节约电能消耗。

(二)二次污染控制

废气处理:厌氧处理的沼气柜、污泥浓缩池可能产生少量恶臭气体(如硫化氢、氨气),需通过“集气罩”收集后,送入“生物滤池”处理 —— 生物滤池填充火山岩、泥炭等滤料,附着的微生物(如硫氧化菌、氨氧化菌)将恶臭气体降解为无害物质(如HSSO₄2⁻,NH₃→NO₃⁻),处理后废气排放符合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4554-1993);

噪声控制:曝气风机、水泵、压滤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(80-100dB (A)),需采取“减振、隔声、吸声” 措施 —— 设备基础加装减震垫,风机进出口安装消声器,车间内壁粘贴吸音棉,确保厂界噪声符合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 12348-2008)。

食品级植酸钠生产废水的处理需遵循“分类预处理-厌氧+好氧主体处理-深度处理”的技术路线,通过预处理实现悬浮物去除与磷的初步回收,主体处理高效降解有机物与脱氮除磷,深度处理确保出水达标,同时通过污泥资源化、沼气能源回收实现“处理-利用”一体化。该方案可将废水COD5000-15000mg/L 降至≤50mg/L,总磷从800-2000mg/L降至≤0.5mg/L,完全满足排放标准,同时降低处理成本,为食品级植酸钠生产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磷回收工艺(如开发高效植酸酶促进植酸水解)与高级氧化技术(如光催化氧化),提升资源回收效率与污染物去除效果,推动处理系统向“零排放”方向升级。

本文来源于:河南品曼食品有限公司 http://www.hnpmsp.com/


推荐产品